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兼具高强、高模、低密度、耐高温等优良特性,被誉为“新材料之王”,从航空航天到体育用品,它几乎无处不在。张寿春举例说:“每架C919飞机大约需要使用4到5吨的高端碳纤维材料;而一个10MW大型风力发电机的叶片需要用到7吨左右碳纤维。” ...
“等待”中更有几分“敢为天下先”。要知道,哪怕是两年前的403秒,如今仍旧是世界纪录。功勋卓著的EAST,完全可以等待升级改造后,再进行冲刺。这一轮实验持续了一周多,一度卡在700秒好几天,按说也是绝佳的成绩了。
近日,基于“银河画卷”一氧化碳分子气体巡天数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团队更新了银河系外缘旋臂图像,拓展了人们对银河系的认知。新图像覆盖了银盘面上约2/3方位角、银心距约8-26千秒差距范围内的分子气体旋臂结构,较以往同类观测扩大了约1.5倍。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太安乡,海拔2827米,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西南丽江卫星数据接收站(以下简称丽江站)就坐落于此。今年春节是丽江站正式投入运行后的第一个春节,却是丽江站工作人员在这里度过的第二个春节。
谈及蛇类起源研究,绕不开一个从达尔文时代讨论至今的演化之谜:化石证据表明,在距今9000万年前,许多蛇都长着“小脚儿”。那么蛇的四肢去哪儿了?是水生适应导致的退化,还是穴居挖洞导致的退化?
大多数人眼中的蛇,行踪隐蔽、凶残、冷血、带有剧毒,但在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成都生物所)副研究员任金龙看来,蛇并非都是“性情凶狠”的,它也有“温顺友好”的一面。很多时候蛇露出的“尖牙”,只不过是自我防御的方式。
6日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上的论文称,来自美国天文学研究大学协会的国际团队结合多台望远镜,发现了一处遥远的双瓣射电喷流,其跨度惊人,至少达到20万光年,是银河系宽度的2倍。这是迄今发现的早期宇宙最大射电喷流。
继加拿大Xanadu量子技术公司开发出全球首台可扩展光量子计算机原型后,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团队又展示了一项关于分布式量子计算的重要突破,使得量子计算更加接近于大规模的实际应用。他们通过使用光子网络接口成功地将两个独立的量子处理器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全连 ...
1月21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党委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专题传达学习中国科学院2025年工作会议精神。 所长钱韦领学了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侯建国在院工作会议上作的题为《锐意改革进取 奋力攻坚克难 在抢占科技制高点新征程中迈出坚实步伐》的工作报告。他表示,此次会议是中国科学院在进一步全面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奋力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高能水下中微子望远镜的构想由中国科学院高能所科研团队提出,计划建在千米以下的水底,旨在探测能量在十万亿电子伏特以上的中微子。中国科学院高能所科研团队原创设计了探测器单元方案,历时两年成功研发新型探测器单元,并于2024年3月在贝加尔湖布放12个探测器 ...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的物理学家首次在“魔角”石墨烯中直接测量了超流刚度。超流刚度是衡量材料超导性的一个关键指标。这是科学家首次在二维材料中直接测得超流刚度,意味着人们朝着理解这种材料的非凡特性迈出了一大步。相关研究结果5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新一期《科学报告》发表研究文章称,现代人类——智人在离开非洲后血型可能发生了适应性遗传变化。这项研究描绘了生活在距今12万年至2万年前欧亚大陆的22名智人和14名尼安德特人的血型遗传多样性图谱,表明新的Rh等位基因出现在智人离开非洲之后,在欧亚大陆扩散之前。